2014/5/5 發佈
自 2012 年澳洲打工度假多次躍上媒體版面,吸引年輕人注意後,
台澳商人剝削背包客最常見的作法有三種:
1. 以違法低薪直接聘僱。
2. 以二簽申請證明對背包客予取予求。
3. 透過仲介或遊學代辦在台灣以「海外實習」名義招募員工。
不少惡質的雇主在採用第一種方式時,其實也知道自己是違法的, 因此多以現金給薪、口頭排班、不提供真實姓名的方式, 避免任何證據留下;然後在背包客得知自己的權利, 向澳洲相關單位申訴時,像丟棄免洗筷那樣容易地違法解雇背包客, 並否認曾經聘僱的事實,以躲避鉅額罰款。 這樣的手法常見於背包客在大城市裡從事的餐廳、咖啡店、 清潔公司、建築工、工廠搬運工。另一個被澳洲當地媒體視為「 奴役移工」的作法,則是看準了背包客對於第二年簽證的需求, 以不到法定三分之一的薪資,聘僱背包客從事重度的勞動工作, 例如在農場或肉廠的工作。背包客為了達到簽證規定的 88 天工作,即使在過程中發現自己被騙、甚至被欠薪水, 也多敢怒不敢言,只求平安拿到工作證明好申請第二年的簽證。
最後一個也已被澳洲媒體注意到的手法, 就是由台灣的商人在背包客出發前, 透過打工度假分享會或進入校園招募海外實習的名義, 仲介年輕人赴澳洲擔任廉價勞工, 且絕口不提勞工在澳洲當地原本應該享有的權益, 例如昨晚在澳洲媒體曝光的鴻昇仲介公司。除此以外, 澳洲當地違法剝削台灣背包客的商人,也不乏台灣移民。「T- 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協助的眾多個案中,即有一例為台商藥廠, 所幸在澳洲相關單位 (Fair Work Ombudsman)的介入下,成功拿回折合台幣約 250 萬的欠薪。
「T-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聯絡人許韋婷表示, 兩國外交部當年促成的打工度假原是美事一樁, 但由於台澳許多無良商人為了獲取最大的利益,聯手壓榨背包客, 才會有這麼多欠薪甚至工殤的案例不斷發生。與此同時, 兩國政府卻沒有看到情勢的變化。澳洲政府採不告不理的態度, 僅處理有申訴的個案,而非擴大打擊無良商人。 台灣的政府則是外交部、勞動部、教育部互踢皮球, 僅有少數駐澳外交官以不多的資源,在眾多個案中疲於奔命。「T- 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除將透過和澳洲工會合作, 持續向澳洲政府施壓外;也呼籲台灣的政府應有所作為。 外交部應加派人力至澳洲駐外單位,積極處理背包客受剝削的問題; 勞動部應規範遊學代辦和仲介誘騙青年至海外當廉價勞工, 以及加強勞動教育,讓更多年輕人在出國之前就有健全的勞動意識, 並主動提供各國勞動法令相關資訊,給出國打工度假的年輕人; 教育部則應嚴格督導各校海外實習的執行內容,從源頭遏止假實習、 真剝削的打工度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