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於104/01/13刊登於《天下雜誌》【追夢天下】
「跨國夢不止-T-WHY台灣打工度假青年的成立」
「跨國夢不止-T-WHY台灣打工度假青年的成立」
受訪者:韋婷、一仁、Sherry與Hank(依接受訪談順序)
撰文:陳稚璽
照片:T-WHY台灣打工度假青年、陳稚璽提供
越來越多台灣青年選擇以打工度假的方式到國外生活一段時間,他們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是「有哪些收穫與成長?」殊不知,學習的契機是遭遇挫折時如何反應與行動,尤其人在異鄉的台灣青年們遇到勞動剝削時,懂得起身反抗是最大收穫與成長。
在打工度假過程中無論是為了延長旅程、增加旅費或是存錢返台,台灣青年勢必要在澳洲工作,面對陌生的環境與語言、不同的勞動政策與工作場域,若沒有先做足功課、蒐集相關資訊,很容易落入勞動剝削的陷阱,因為害怕反擊而持續忍氣吞聲導致惡性循環。
四位台灣青年-韋婷、一仁、Sherry與Hank都有感澳洲打工度假的勞動剝削問題,共同創辦T-WHY台灣打工度假青年組織,透過網路科技、專案分工的合作模式提供澳洲勞動政策、法律與新聞、背包客紀實等豐富、多元的資訊,與個案轉介服務以增進台灣青年們的勞動意識,克服勞動剝削等勞資問題,T-WHY官方網站成立至今一年多點閱率突破二十萬人次,並相繼建立臉書社團與粉絲頁,吸納更多有共同目標、理念的夥伴加入這個團隊,這些成果展現的背後是無償的付出與投入,更是台灣青年對當前台灣社會發展進行反思、參與的實踐。
成立的契機-每個人都有自己打工度假的故事
打工度假的異地遊子經常是報喜不報憂的,瀏覽朋友們的臉書,總張貼一篇篇異國風情的景色與文字讓人心生嚮往,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勞動爭議的新聞浮上台灣媒體,澳洲打工度假成為兩極化討論-掏金天堂 vs. 台勞地獄。實際上大多數打工度假背包客的經歷是介於兩極之間,因為沒有話題性這些故事不被看見、關注與討論,但卻可能是更貼近真實的。T-WHY創辦成員之一韋婷因為自己到農場集二簽,觀察到勞動職場的剝削問題,開始著手一連串的研究調查與訪談,挖掘更多打工度假背包客的故事、探討這群台灣新興群打工族,透過「被忽略的跨國勞動-打工度假」研究(註解1),開啟與T-WHY創立夥伴接觸的機緣--Hank、Sherry,才發現成員們都有遭遇過勞動剝削的問題,但我們想要為這樣惡劣的窘境做點什麼。
韋婷當初是與男友一起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一仁在澳洲從事按摩業還算順遂,卻在離職之際遭遇老闆惡意扣薪的問題,開始了漫長九個月的官司訴訟(註解2)。兩人與T-WHY創立成員們藉由這次勞資爭議的過程,學習如何與資方雇主談判,如何尋求相關單位、團體的協助,如何與政府機關打交道,也設想每個隻身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青年需要哪些資訊、哪些「武器」來保護、捍衛自己的權益-這也就是催生T-WHY台灣打工度假青年網站創立的契機。
驚覺自己是弱勢,反抗是最好的學習
Hank回想自己打工度假的歷程,從一開始到澳洲的懵懵懂懂,直到在某購物中心的美食街工作,才體驗到什麼是剝削,從工作時數限制到不符合法定最低薪資的待遇;此外,當身邊越來越多朋友有著同樣遭遇,才驚覺勞動剝削問題的嚴重性將因為漠視、吞忍而繼續擴大、蔓延。
一仁回想起自己遭到惡意扣薪的訴訟過程依舊鮮明,漫長且繁複的行政流程考驗著體力、智力,還記得那時老闆口出惡言、語帶威脅,對自己的人身安全相當緊張,承受很大的情緒壓力,而整個訴訟過程只有T-WHY的夥伴們給予支持、提供安慰。相較之下,很多類似的案例卻得不到相應的支持,反而大多不被看好甚至反對,因為許多同樣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青年們擔心勞資爭議的訴訟事件發生,恐怕讓雇主減少或不再聘用台灣背包客,所以在過去經常指責挺身為自己權利抗爭的背包客。
Sherry也在體驗了兩年的澳洲打工度假後,有感台灣青年的行動模式改變了,在於身為背包客與勞工之間的界線模糊了,這使得打工度假簽證的意義與落實有所改變;相較於台灣每況愈下的政治經濟環境,澳洲的薪資相對優渥、體制較為完整,吸引台灣青年固定、安穩的工作賺錢,不再是以下一段旅程、旅費來衡量。這些改變產生的效應不只是影響打工度假簽證,更是兩國的勞動市場。Sherry強調「台灣青年更需要關注勞動權益,尤其當背包客過渡到勞工身分時,面對資方強制性管理與支配,背包客的能動性減弱不利其從事抵抗」。
台灣的社會文化強調息事寧人、以和為貴,到了澳洲面對剝削問題傾向不聽、不看、不問,反而容易讓台灣背包客落入勞動剝削的惡行循環中,置身在澳洲發現台灣青年在更大的世界中面對問題時的處理能力比較軟弱。然而,學習的契機在於當自己遭遇到剝削問題成為弱勢的一方,是否能從過去的安全位置覺醒過來並行動,考驗著每個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青年。親身走過一遭的一仁與韋婷就說:「學習反抗!起身保護、捍衛自己的勞動權益,在反抗的過程是最好的學習。」同時,他們也強調勞動相關訊息與資源的重要性,要懂得使用這些工具才能有效保障、捍衛自己的權益,而這就是T-WHY成立的目標。
T-WHY的誕生「我們做到了政府做不到的!」
T-WHY組織的運作結合資訊科技讓身處各地的成員們能夠透過網際網路一起工作,一仁有資訊網路的專業背景,負責建構與管理的網站、後台系統,以及進行資料庫分析,這是T-WHY在職掌分工上依照成員們自己的專業與興趣之所在採取的專案模式;而T-WHY組織成員的凝聚力來自共同的目標-提供勞動相關資訊以增進台灣背包客勞動意識,使能在遭遇勞資爭議時有工具、有資源可以進行抵抗,這段達成目標的過程備受挑戰,至今仍持續著。
Sherry、韋婷與Hank有著社會學、政治學的研究背景,有別於過去侷限在文本的知識象牙塔中,T-WHY組織的成立是他們將所學化為實踐的具體行動。然而,在打工度假社群中單純關注勞動議題顯得很生硬,必須將資訊不斷調整成平易近人、淺顯易懂的文字、圖像,否則恐將面臨菁英化的責難而無法達成組織的初衷,這是T-WHY一直面臨的挑戰;於是,T-WHY從成員們自身經歷出發貼近實際參與勞動的台灣青年,成立至今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甚至開始有改變結構的成就。
Sherry分享了自己與澳洲勞動相關組織、運動者接觸時,他們對於T-WHY的運作與成果表示肯定,甚至驚訝於所有成員們都是無酬的工作,更在看完T-WHY用非常簡單的畫面表達訴求的動畫短片後表示:「完全不用懂得中文就能了解其中的意思!」正因為T-WHY的堅持與積極作為,持續的翻譯澳洲勞動政策與新聞、撰寫背包客紀實分享工作經驗,以及協助個案轉介服務,讓更多台灣背包客遭遇到勞動剝削時,懂得蒐集證據、尋求資源與正式管道來發聲、來抵抗,當兩國政府當局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T-WHY已經在做了。
遇見對的人,一起做對的事
台灣與澳洲簽訂打工度假協議至今十年有餘,前往澳洲的台灣青年遭受到勞動剝削的情形日益嚴重,卻遲遲不被台灣政府當局所重視,直到近年才有個案利用媒體進行申訴而曝光;另一方面,澳洲已與29國家簽訂打工度假協議,直到近期FWO(Fair Work Ombudsman )發現申訴案件增加迅速,尤其以亞洲國家台灣、南韓居多,而開始檢討政策效益與改善措施。
T-WHY的成員們從沒想過一段澳洲打工度假的旅程會結下成立一個組織的種子,看著這棵種子日益發芽茁壯的同時,Hank表示自已參與其中也是獲益良多,尤其是經歷整個草創過程學習到一個組織如何起步,並且在文字撰寫、採訪技巧上都有所進步,對於接觸公眾議題、與資源單位聯繫與結盟也都有所心得。對於未來T-WHY相信還有更多考驗在眼前需要克服,禀持著共同的目標與信念,T-WHY成員們凝聚在一起為台灣打工度假青年的勞動議題持續努力著,希望有更多台灣青年關注打工度假的勞動議題,並以自身跨國勞動的經驗反思台灣惡劣的勞動環境,因勞動意識的提升進而採取行動改善台灣整體勞動環境。
日前韓國青年前來取經後成立KOWHY,這些一點一滴的成果是T-WHY繼續無償投入的動力。T-WHY給自己階段性目標-不只在澳洲還要繼續擴大;一是簽證類別的擴大,關切持有不同簽證類別而停留在澳洲工作的台灣青年遭遇的勞動問題。二是國家的擴大,關切其他與台灣簽訂打工度假協議的國家,目前已有成員正著手探討紐西蘭打工度假的勞動實況;T-WHY也將在台灣正式登記社團法人,使未來能在倡議工作上具有更實質的影響力,而其願景是朝向跨國移工的議題邁進,為更多因為勞動而跨國遷移的人群服務。註解1: 更多關於「被忽略的跨國勞動-打工度假」研究,請參閱連結:http://taiwanesewhy.blogspot.com.au/2013/12/blog-post.html
註解2:更完整的「我的澳洲訴訟之旅:背包客的逆襲」文章,請參閱連結:http://taiwanesewhy.blogspot.com.au/2014/08/blog-post_30.html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