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前陣子台灣背包客在澳洲發生車禍的新聞,因無力擔負龐大的醫療費用,而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如果背包客們能在出發前,清楚了解相關工殤、意外、旅行平安保險的權利義務,即使意外發生,也能有心理準備。
打工度假簽證者非澳洲在地居民,無法使用當地的醫療保險補助,當意外事件發生時,往往需要付擔非常龐大的費用。加上遠在異鄉不清楚當地處理問題的程序,語言的不同又使得醫療上的溝通更加困難,因此無論是當事人還是台灣的家人,意外發生後,常有很大的無助感。
在溝通與接洽當地資源方面,台灣派駐澳洲的外交單位其實能夠提供協助,並設有 24 小時暢通的緊急聯絡電話 0011-800-0885-0885,幫助你處理問題。但也提醒背包客,如果不是涉及重大傷亡的緊急事故,請不要撥打,以免真正緊急的重大事故反而無法得到協助。以下簡介幾種常見意外,以及如何應對的方式。
工作意外
澳洲是一個非常重視勞動安全的國家,除擁有健全與完善勞動安全以及工殤法規外,在工作現場也有很多的工作安全防護設備及配套措施。如肉廠的鐵手套、農場的螢光工作服,以及各類工作的 SOP (標準工作流程) 等,都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工作安全而設立的。
但許多的意外事件常常來自於粗心,曾發生過包包們為了工作方便,在沒穿鐵甲衣的情形下使用刀子,結果不小心滑刀後,刀子就直接刺入大腿。也有包包為貪圖方便,不戴安全帽,卻意外被高空掉落的物件砸傷。因此建議包包們,對於工作場所要求的必要安全措施,不應該為了一時方便而不執行。
澳洲各州依規定都有 workcover 相關機構與系統,以及 wokesafe 的宣導單位。一般雇主在聘用員工後,會主動替員工加保工作安全保險。如果員工不幸因為工作而受傷,雇主應主動提報各州的工作安全單位 (WORK COVER),醫療補助將由雇主所承保的保險公司全額負擔。如因工作受傷,雇主除需負擔全額的醫療費用外,依規定在員工完全復元回到工作崗位前,薪資也應照常給付。工人因工受傷休息時間的長短,以醫生所開立的醫療證明為主。工人在受傷當下,可以自行找自己熟識的醫師就診,雇主不得強制要求工人至指定醫院 (醫生) 就診。
在工作時發生意外,你該怎麼辦?
請記得,不管你在哪一州、哪一個產業,遇到工作意外時,你首先要做的是─
- 馬上告知你的雇主以及主管
- 把與雇主所有的談話 (相關意外) 內容記下
- 向你的醫生諮詢
- 填寫職殤申請書(Injury Register) 並附上你的就醫紀錄
- 找委託人代替你與雇主進行溝通協商。
- 找自己的醫生。在工殤發生時,第一個找的醫生對於你日後的醫療賠償具有重要意義。
- 只要你的醫生認可,並取得職災(workcover) 的證明,你可以申請無期限休假。
- 在醫生許可的休假期間,可於每週領取工殤理賠金。
- 只要是合理的醫療費用,包括診療費、物理治療、拍攝X光片等都可以申報。
- 只要醫生許可,可以重新回到職場。
- 一份重回職場的計畫書,詳細說明你有任何因工傷所造成的職業傷害。
- 復健支持系統以及重新職業訓練,以保護工人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回到職場。並依工人的健康狀況,得以調整工作內容。
- 在工作現場尋求醫療協助。工作現場的醫療資源僅供協助,不能有醫療行為。只有你選擇的醫生可以治療你。
- 雇主要求與你一起就醫,或是你在看就診時,參與你與醫生的討論。
- 在沒有任何代表人在場的情況下,與雇主見面。
如果是黑工雇主,通常不會替工人加保工殤保險。但是,部分澳洲的工會有提供工殤保險的協助。如果在受雇期間意外受傷,雇主棄之不顧的話,可以請求該行業的工會協助處理。有些工會並不接受勞工在受傷後才找工會,更別提協助處理問題,因此如果你從事的是高風險的工作,且受雇於黑工雇主的話,也許可以考慮趁早加入工會,以備不時之需。
交通意外
交通事故是包包最常見的意外之一,主要是因為台澳雙方在交通規則與習慣上有很大不同。首先,台灣和澳洲駕駛方向不同、車輛往來不同,背包客常因開錯道而逆向和人衝撞。其次,台灣也少有澳洲常使用的圓環,背包客因不熟識,容易和人擦撞。第三,台灣與澳洲交通習慣也不同。例如在澳洲人認為一定會讓道、因而不減速的同時,台灣包包卻認為後車會因為他搶道而減速,最後釀成車禍。此外,郊外最常發生的就是撞到突然跳出來的袋鼠,或是在高速行駛時遇到石子路,然後在一時情急下急踩煞車,因而翻車或是撞上路旁的大型物件等嚴重車禍。
交通安全 (第三方肇事責任險)
在澳洲,各州都有交通安全委員會,以維多利亞州為例,此單位稱為交通事故委員會 (TAC),各州的專責單位名稱各異 (註1)。此單位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所有交通用路人及行人的安全。意外發生後,除了能提供即時的協助外,也會有大眾交通安全的保險理賠。同時,有的州更有專才的法律顧問提供免費協助。
以維州為例,1986 年維州議會通過交通法案,任何發生在路上的交通意外事故,只要車輛牌照是登記在維州 (VIC ROAD) 底下,都有意外事故的賠償。即使是外籍旅客發生交通意外事故,也可申請近親從其他國家探視的機票費用、傷者的醫療費用,以及意外發生後無法工作的薪資補償等。
海外旅行平安保險
許多保險業務員,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保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到底保險對於背包客的重要性在哪?投保前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一般來說,台灣的海外旅行平安保險,並不理賠背包客在工作上下班時間發生的交通意外,只處理投保人在旅行過程中發生意外的理賠。所以在投保前詳細閱讀保單的理賠項目及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意外發生後,在台灣所投保的人壽保險是無地區限制的,其實相對來說是比較有保障。但是,詳細理賠內容,還是要以個人的保單內容為主。
另外,依照台灣保險法規定,旅行平安保險只能在投保人旅行前投保,最高投保日期以180天為主。部分保險公司常以拆單的方式,受理背包客長達一年的投保需求。投保人有告知旅行目的以及有效簽證的責任,一般來說,保險公司都有提供線上投保的服務。
投保旅行平安保險,我該知道甚麼?
- 出門前做好功課,是避免意外發生的第一步,清楚了解當地的風情民俗、確保交通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 投保前,注意所有保單合約內容,包括:緊急救助、住院醫療跟門診等等的理賠項目。保單內容的住院費用、住院醫療費用(實支實付)、門診付擔(實支實付)等,對於個人日後的理賠申請有相當大的影響。
- 旅行平安保險主要投保項目及附加項目有:海外突發疾病 (限額給付,以每次門診做計算等)、住院醫療 (額度以內實支實付)、門診給付(一般來說有保額百分比的上限) 等。附加項目:急難救助、旅遊不便險 (行李遺失、班機delay)。
- 有的旅行平安保險有額外附加海外醫療、緊急救難的部分,這包括緊急事故救援直升機的服務。投保人在投保前應該先注意自己的保單有無此項附加服務,這對於日後緊急意外發生時,能否取得完善的醫療資源支持,是相當關鍵的。台灣多數保險公司都與全球的急難救助系統有合作,提供緊急救難、醫療費用代墊服務等。主要的緊急海外救難系統有兩家:國際資源服務 (SOS) 與海外急難救助系統公司 (AAI) 等。所提供的內容有不一,投保人在投保前,要詳細閱讀。一般來說保險公司會提供急難救助電話,提供旅客在急難發生時撥打。
- 背包客在意外發生後,也應該馬上通知保險公司。一般來說,保險公司的網頁會提供窗口服務,提供投保人在意外發生時的緊急應變。
醫療理賠
- 背包客在台灣的健保若無停保,也可以申請核退。(提供醫療診斷證明書正本、英文本、收據)需要注意的是健保理賠申請期限為治療當天或出院當天起六個月內。
- 一般來說,最基本的理賠申請,投保人應提供醫療診斷證明書及收據。詳細內容,各家保險公司不一,依保險公司規定為準。
- 有些保險公司也受理海外支付的項目,只要投保人請當地醫療院所將款項寄到投保單位,保險公司會自行吸收費用。
- 如在海外有突發疾病,理賠費用通常是門診限額內實支實付,限額為投保金額的百分之一 。另外,大部分的保險公司對於不同的海外地區有限額加乘,因此投保前也需注意前往的國家加乘後的費用。
- 另外,近期飛安意外頻傳,若旅客以台灣的信用卡支付機票費用,一般來說也有自動投保的功用。背包客應善加利用。
- 只要 google 關鍵字 Traffic Accident Commission,再加上自己所在的州就找得到該州的交通安全專責單位。
- 關於「旅行平安險」部分,感謝保險公司理賠專員MARS,保險公司業務專員STEVE提供相關資訊。
文 / 叡叡、Sherry Huang
編輯 / 許韋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