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導之二】
澳洲究竟是淘金天堂還是苦勞地獄?
在台灣的媒體報導裡,澳洲有著淘金天堂和苦勞地獄兩種極端形象。有的只關注澳洲勞動法律保障下,相對於台灣的高薪;再加上悠閒的步調與美麗的自然景觀,這個南方的遙遠國度,宛如天堂。但在傳出背包客在大水中溺斃、在荒野中車禍身亡,以及工作時掉入滾燙油鍋的事故後,這個過去在台灣以歐美為主流的「國際」新聞裡,長期被我們忽略的陌生國度,彷彿地獄。但這兩種形象就像是這片廣博大地裡的東西兩端,無論是繁華的東岸、還是荒涼的西岸,都無法代表整個澳洲;更別提中部許多未知的地方,就如同打工度假許多層面還未被認識到那樣,仍有待我們進一步認識。
不只是台灣,澳洲整體打工度假的人數正快速成長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澳洲開放的打工度假相關簽證其實有兩種類別,分別是「打工度假簽證 (Working Holiday Visa, Subclass 417)」和「工作與度假簽證 (Work and Holiday Visa, Subclass 462)」。凡 18-30 歲的簽約國青年皆可申請,但每個國家開放的簽證類別不同。澳洲與包含台灣的 19 個國家所簽訂的是「打工度假簽證」,相較於「工作與度假簽證」的申請容易許多。因為後者申請時,需具備一定的英語程度、完成至少兩年的大學學業,以及需取得政府支持的文件;但「打工度假簽證」不需要具備上述條件,只要完成簡易的健康檢查、線上填寫申請表與繳交澳幣 420元 (折合台幣約 11,340 元) 即可,使得台灣的年輕人無論英文程度是否足以進行日常溝通皆趨之若鶩地申請,赴澳打工度假人數更是年年攀高。 從澳洲移民局 (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公布的數據來看,台灣自2006年有紀錄以來的 2,253 人,每年以千人的數字快速增加,至 2012 年度已高達 28,599 人,比前一年上升 57.6%;佔整體申請人數的比例也從 1.77 % 上升到 13.59 %,增加將近八倍之多。也就是說澳洲移民局所核准的簽證裡面,每十張簽證就有一張是核發給台灣人,於 19 個開放簽證的國家裡位居第三,僅次於英國與南韓。(詳見表一) 從今年公布的最新報告 (Working Holiday Maker visa program report 30 June 2013) 可得而知,澳洲整體申請人數雖也有提升,但也只有 15.8%,遠不及台灣的申請人數成長率。 資料來源: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製表:作者自製
不只是第一次申請赴澳打工度假的人數,申請第二年留下來的人數成長得更為驚人,與去年相較,躍升 68.7% ,共有 7,162 人申請,亦排名第三,僅次於英國與南韓。但若合併計算一簽與二簽的人數,台灣即因為有 35,761 人申請核准留澳打工度假,而躍居第二位,僅次於英國。(詳見表二) 資料來源: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製表:作者自製
資料來源: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製表:作者自製
「澳洲打工度假」已成為青年世代的共同經驗之一
若將比較的數據拉回國內,在 2006 年 18 至 30 歲的年輕人裡,每一千人還不到一人遠赴澳洲打工度假,但到 2012 年每一千人裡卻已有六人申請打工度假簽證。如將歷年人數合併計算,已累計 82,283 位年輕人有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可推測在七、八年級這個世代,平均每五十人就可能有兩人曾經或正在澳洲打工度假,且這個數據仍在上升當中,幾乎已成為世代重要的共同經驗之一。(詳見表三) 這樣的爆炸性成長,對於當初參與台澳雙邊簽訂打工度假協議,現任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周進發處長而言,是一個始料未及的發展。資料來源: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內政部統計處
製表:作者自製 周處長表示,當初會為台灣青年爭取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機會,是希望鼓勵沒有太多資源可以出國留學的年輕人,可以藉此方案出國開拓視野,培養獨立的人格,並與其他國家的年輕人互相學習,體驗不同的文化。且 1988 年後,因台灣移民在澳洲社會建立良好口碑,澳州政府對於台灣人沒有跳機 (即簽證到期仍違法滯留澳洲) 的疑慮,所以當台灣政府提出簽訂打工度假的要求時,雙方很快就達成協議。一開始雖有限訂開放 1000 人,但過沒多久,澳洲即主動取消限制。 澳洲移民局認為,申請打工度假人數的快速成長,很大的原因是來自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台灣當然也包含在內。申請打工度假的這個年齡層,在台灣所面對的,是倒退十六年的平均薪資,以及超過 14% 的青年失業率。即使是傳統認為代表高度就業與高薪的大學學歷,也在學歷貶值後,成為失業族群裡的最大宗。然而,澳洲自己本身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在全球不景氣的影響下,澳洲最新失業率也已攀升到 5.6 %,且青年失業率也正朝向 25 % 邁進,澳洲貿易工會理事會 (Australian Council of Trade Unions) 還懷疑此為澳洲開放太多人入境打工度假所造成。
製表:作者自製
既有條件與人際網絡,影響背包客的際遇
僧多粥少的結果,使得背包客找工作的難度大為提升,特別是語言和文化與澳洲大不相同的台灣背包客。就連工會在檢討打工度假政策時,他們認為會造成威脅的,也只是來自歐洲的背包客。從前篇的背包客群像裡,可以看見在遠離舒適圈的異地,既有的人際網絡與過去累積的經驗與能力,相當大程度地影響每個背包客的際遇。特別是,許多背包客受限於語言的問題,能找的工作範圍本來就很有限,若既有的人際網絡又都是未能打入澳洲社會的背包客,結果很有可能是在華人社群裡打轉,找到的工作也多會是華人承包或提供的低薪工作,其中又以農場和餐廳為大宗 (詳見表四)。 然而,農場工作受制於產季、氣候、產量與市場價格的影響,多為短期的臨時工,且無論正式開工、產季中或是產季將近,都會再次受到前述因素的影響,需要或長或短的等工時間,使得工人的收入經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況。但由於澳洲移民局規定,如欲申請二簽,需在偏遠地區的一級產業 (含農、林、漁、牧與礦業) 工作滿 88 天,才具備申請資格,因此吸引許多背包客前往門檻較低的農場工作。 不過,近年澳洲農場為降低成本,很多農場主人選擇將工作發包給工作多年而經驗豐富,但實際是持學生簽或觀光簽違法打工、或簽證過期仍滯留在澳洲的非法工頭。這些工頭多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與中國,近年亦有台灣人加入違法仲介工作的行列,透過背包客棧、Facebook 與 Line 等社群媒體以及人際網絡,以遠低於法律規定的薪資招攬大量的臨時工,再從中抽取佣金。而他們找工人的方法,正是大部分台灣背包客尋找工作的主要管道。 (詳見表五) 這些產業最底層的工人,在層層剝削之下,收入相當微薄,扣除日常生活開銷,經常所剩無幾。餐廳工作雖然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較小,有機會尋找到較為長期穩定的工作,但就澳洲統計局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公布的資料,餐廳工作本身就是主要行業裡,全職雇員平均周薪最低的工作,平均每周僅 538.8 澳幣。但官方資料無法計入的,是許多台灣背包客從事的未報稅、低於法定時薪且未有退休金的兼職或臨時性質的黑工。資料來源:問卷調查 製表:作者自製
資料來源:問卷調查 製表:作者自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