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時值許多年輕人準備出發打工度假旺季,但根據台灣打工度假青年(T-WHY)調查,台灣人於澳洲打工度假被剝削的情形仍相當嚴重,呼籲背包客多做準備再出發。據調查,有高達六成的背包客都有過雇主給薪不合法定薪資的經驗,且有將進四成的人曾經領過澳幣 6-10 元的低薪,約法定時薪的一半。其中,背包客在工作上也各經歷過諸如職業傷害、職場霸凌、被雇主用各種藉口扣薪水、被仲介非法收費等不合理的對待。針對這樣的現象,台灣打工度假青年(T-WHY)除多次轉介個案給相關單位外,並與澳洲在地組織,包括代表官方的公平工作申訴專員公署( Fair Work Ombudsman)、工會 (例如 NUW) 與議員多次商討對策,期從根本解決背包客受剝削的問題,改善背包客的工作環境。
赴澳打工青年學歷高,其中不乏博士生
在 449 位受訪者中,有七成以上的青年具備大學學歷(77.28%),另有一成左右具研究所學歷(11.14%)和高中職學歷(10.02%),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中還有一位具博士學歷。年齡分布則是以26-29歲為大宗(45.43%),可判斷是工作數年後才申請簽證;第二大類則是22-25歲(36.97%),約為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就直接出國。性別方面,男女比約為4:6,女性比男性多1.5倍。
無論台灣或澳洲證照,對工作幫助都很有限
若將證照視為打工度假者專業性的指標,有近七成的人完全沒有任何證照,這與前述近八成的人有大學學歷形成強烈對比,此現象或許與台灣的證照實用性不高有關係。在台灣有證照的人之中,其中四分之一是餐飲相關,如烘焙、廚師等,近兩成的人是有各種技師執照;證照第三多(12.59%)的是資訊科技相關與其他(海上活動與居家照顧等)。
由於台灣證照很少被澳洲的職場所採用,所以重新考取當地證照是一種提升求職競爭力的方式,但取得澳洲證照的人不到兩成。其中,有將近六成的人拿的是酒類販售執照(RSA, Responsible Service of Alcohol),工地安全訓練(White Card)以及堆高機執照(forklift)則是第二名,占澳洲執照的三成。然而,拿到澳洲證照真的比較容易求職嗎?只有近三成有澳洲執照的人覺得有用,其他人多認為沒有實質幫助。
出外靠朋友,其次靠社群
在找工作方面,大部分的人是透過朋友介紹(80%),接著依序是中文網站(73.5%)、Facebook群組(68.8%),再來才是英文網站(63%)、掃街拜訪(42.5%)、還有透過仲介(32.5%),只有非常少數的人透過當地報章雜誌(1.1%)或自行投遞履歷給特定企業(1.3%),顯見台灣人對於中文資源的依賴性還是相當高。此外,求職所需的時間,大多需要一周(26.1%)或兩周(26.7%)。
至於打工度假者的工作類別,農場工作還是最多數(63.3%),再來是餐飲業(46.5%),其次是各種工廠(29.4%)、清潔人員(28.7%)、肉廠(26.5%)、推拿師(10%)、收銀員(9.6%)等。每位背包客在澳洲打工時大多不只做一份工作,因此本份問卷特別詢問平均時薪,發現雖然有43.7% 的背包客平均時薪為澳幣16-20元,但低於澳洲最低時薪16.87元仍有四成,另有近一成的背包客平均時薪不到10元。大家拿過的最高時薪多在澳幣21-25元(35.9%),最低則在澳幣6-10元(38.8%)。
在工作時間方面,近半數的人,每週工時大體上都還在31-40小時的合理範圍(43.9%),有四分之一的人會加班到41-50小時。最高工時的比例也落在這個區間(33%),但有不少人其實會加班到51小時(24.1%)甚至61小時以上(23.4%)。至於許多背包客擔心的工作時間不足,導致收入無法支撐日常所需的狀況,可參考最低工時的相關數據:不到十小時(28.3%)、11-20小時(25.4%)、21-30小時(24.9%)的狀況不在少數,但也有兩成的人最低工時有在30小時以上。
雇主給薪不合法仍為工作問題的大宗
有近六成受訪者,都有過雇主給薪不到最低標準的狀況,三成多的人歷經職業傷害,有27.4% 的人被雇主用計件或抽成方式壓低薪資,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遭到種族歧視還有同工不同酬對待。其他諸多狀況還有:雇主以背包客的商業稅號(Australian Business Number, ABN)避稅(15.6%)、職場霸凌(14.3%)、被各種藉口扣薪(12.9%)、仲介非法收費(11.6%)、押金不還及其他住宿問題(9.8%)、性騷擾(7.1%)等。僅有不到一成的背包客完全滿意自己的旅程,顯示打工旅遊者在澳洲要有個安全有保障的旅程,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編輯:鄭國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