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背包客投稿-人生只有一次,你要如何看待這次的旅程?

       我們透過同樣的簽證、來到同樣的國家,甚至從事同樣的工作,為什麼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在於每個人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價值觀,也抱持不同的目的出發,因為這些不同視角的多樣性,讓我們可以豐富整個打工度假的參與與結果,感謝讀者Tracy來信投稿與我們分享她的經歷;更期待你也能寫下自己的故事與我們交流。

投稿者與圖片提供:Tracy
編輯:河東獅吼
        搭上飛機,抵達這個充滿袋鼠、無尾熊還有農田多到數不清的澳洲,不多不少已經快一年了,這段時間下來結識不少人、遇到不少事,這些經歷有好有壞。
        在農場工作已有六個月之久,第一份工作是到供應全澳洲90%農產品的邦德堡(Bundaberg),換句話說,在這裡辛苦的農場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農場工作好辛苦!好累!好虛脫!好筋疲力盡!好煩!」,這些話可能不是第一次聽到了吧?


  「台勞」這兩個字在澳洲見怪不怪,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這詞一直都是很負面的代表打工渡假的專有名詞,各國來到澳洲想集二簽的背包客,都需要度過在特定區域的農、林、漁、牧、礦、建築工作滿88天,才有資格收集到第二次簽證的機會,其中又以農場的工作特別多也特別有機會取得,所以大部分的背包客在農場工作經驗也是講不完,農場工作日曬雨淋、辛苦又煎熬,「台勞」這個詞就這麼浮出檯面。
  但我想要換個方式想,如果沒有這些背包客在農場的辛苦,怎麼換得在大賣場裡的新鮮水果與蔬菜,那些你現在嘴裡嚼著的蔬果。當我開始在農場工作後,我才發現整個生產的過程是這麼困難,困難的點不止是日曬雨淋,更是從小小的苗變成我們手中這麼大的蔬果,需要多少時間、多少照顧、多少採集? 每個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無論是置身在農場烈日下的,辦公室裡吹冷氣的,外頭跑業務的,付出勞力的、用腦思考的,全部的人-我們都是『勞工』,使用我們的勞力去取得我們要的結果,我們都是『勞工』,那既然是這樣在台灣、在澳洲,甚至在別國的差別又是什麼呢? 且不論是為了二簽拼,還是為了體驗拼,我們都是為了各自的目標在奮鬥。
        當我想到這輩子吃了這麼多蔬菜水果,卻丟臉的不知道它們長在哪裡,這樣的無知與羞愧一直跟隨著我從事農場工作。農場工作的體驗沒有標準答案,我無法肯定的說出它給人的感受,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偷懶、有人勤快,但別忘了,即使你是公司企業大老闆,即使你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即使你是環繞在冷氣房的打卡上班族,不見得會比農工輕鬆自在,我帶著享受體驗、開放愉快的心情,面對每一天、每個人、每件事,因為我知道我在這美麗的國度,聞著這邊的空氣,感受這邊的所有,已經很幸福了。
  想要靠近自己的夢想就必須去經歷一些你不喜歡的事情,這些都將會是寶貴的經驗、人生的教訓。多半都是快樂與疲勞圍繞在我身邊,然而當我分享這些美妙的經驗給朋友時,絕大部分卻是回我:「你一個月賺多少?」當下其實我很想告訴你(們):「這個問題非常的失禮。當我決定來到這個地方 ,我就知道這裡的經驗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錢可以買到所有你要的物質所需,但卻買不到心理深處的慰藉。」語言之間的隔閡、生活習慣的不同、文化上的差異、臨時狀況的危機處理等等,這些經驗足以超過還在漫無目的、跟隨別人腳步的你,有語言有底子又怎麼樣?!一週賺破千又如何呢?!沒有勇氣、沒有魄力、沒有努力、沒有動力,你什麼都不是!所以下次當再問我同樣的問題,我會告訴你:「我賺了很多很多,是你一輩子都賺不到的!」




  旅遊是條不歸路踏上了就無法再回頭內心的渴望與激動在每個景點、每個角落展現最棒是身邊有朋友的支持、鼓勵與分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夢想與不同的考量,但最終我們還是得相信自己心裡那份最深、最真誠的心,我們都只能活一次,想想數年後的你會不會為了今天的決定而後悔,亦或是驕傲,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享受每個當下、每個瞬間、每個片段與每個人,接下來又是什麼挑戰呢?我已經開始期待。

0 意見:

張貼留言